中新社雅加達7月17日電 (記者 林永傳)資金到位了、機械設備運達了,而技術和管理人員還沒取得工作簽證;企業正在運轉中,關鍵崗位技術人員6個月的工作簽證卻到期了,而印尼本地沒有這種專業人才,企業只能停擺等待員工重新辦理工作簽;一個需要20名中國專業技術人員的石油化工項目,只獲得4本工作簽證,項目根本就沒法推進……
17日,由印尼經濟統籌部和中國駐印尼大使館聯合主辦的“外國人在印尼就業政策與程序論壇”上,印尼中國商會總會會長劉城表示,中國企業在印尼投資正遇到工作簽證審批耗時過長、工作簽證期限過短和名額太少的困難。
“中國駐印尼大使館對此高度重視,去年5月份在雅加達舉行的中印尼高層經濟對話會上,兩國政府部門也就此展開了積極對話”,出席論壇的中國駐印尼大使館經商處公使銜參贊王立平表示。
王立平對印尼政府管控外國人到印尼工作表示理解,并認為從中國在印尼的投資規模、項目性質和帶動印尼就業來看,在印尼工作的中國人并不算多;而在印尼工作的大多數中國人并不是普通工人;從中國對外開放的經驗和做法來看,宜理性看待外國人工作的現象,妥善解決這一問題更是一個逐步的過程。王立平為此提出了三點建議。
一是加大中印尼在人力資源培訓領域的合作。重點在培訓熟練技術工人上加強合作,滿足投資項目的實際需要。他同時建議印尼政府出臺鼓勵雙方職業技工學校開展合作的政策,培訓基礎設施建設、冶金、電站運營、廠房操作等各領域的熟練工人,滿足在印尼中資企業的用工需求,并協助印尼降低失業率。
二是印尼有關部門在受理工作簽證申請上應分類施策、靈活處理。中國企業有時為排除技術性故障,亟需引進僅需在印尼工作數日的專家;有些重點投資和工程承包項目則需引進較長時間的技術和管理人員。他建議通過印尼政府內部的協調和聯動,將項目審批與其所需工作簽證數量的審批相掛鉤。
三是正確引導輿論。去年,印尼總統佐科及有關政府官員對在印尼廣為散播的“大量中國勞工涌入印尼”的謠言,及時予以澄清、平息。王立平建議應增加信息的透明度,對于類似謠言及時澄清,維護好當前中印尼經貿合作的大好局面。
劉城則建議印尼政府通過建立電子政務系統,簡化辦理工作簽證的流程;為一些特定大型投資項目提供一站式辦理工作簽證的快捷服務。
據王立平介紹,2016年,中國大陸在繼續保持印尼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的同時,由第十大投資來源國躍升為第三大投資來源國,全年對印尼直接投資26.65億美元,較2015年增長324%。如果將經中國香港和新加坡注冊公司投資印尼的數據計入,中國已經成為印尼最大投資來源國。
王立平稱,從現有情況分析,一個在印尼工作的中國人可直接帶動10個左右的印尼當地人就業,間接帶動的當地就業則更多。(完)